日期:2013-05-27 11:54:00
1、把孩子搞成靜止狀態(tài)
多數(shù)孩子好動,這是孩子們在學習、完善身心機能。但由于孩子的機體還稚嫩,動作還不熟練,免不了常常闖禍:不是打翻了盛滿水的杯子,就是把東西搞亂了。媽媽們常常心急火燎地叫孩子“別動!”“安靜下來”,甚至施以懲罰。這時,孩子的心理需要受到壓抑,得不到滿足,留下陰影和不滿。
這時媽媽應當幫助他們的行動。用指示就夠了,不要試圖替代他們完成部分動作。用指示為孩子們的行動注入秩序,促使他早日學會他們真正想做的動作。蒙特梭利博士說,一旦兒童有了方向,動作有了明確的目的,兒童便會安靜下來,且心滿意足,成為一個熱切積極的工作者,看起來平靜,滿心歡喜。
2、認為孩子應象大人一樣成熟和中規(guī)中矩
媽媽、爸爸帶著孩子與熟人、親友相遇時,一般會要求孩子招呼大人,并禮貌地有問有答。但多數(shù)孩子并不像大人一樣那么有禮貌和懂事,而是表現(xiàn)得不理不睬,甚至立即走開,大叫著去關(guān)心一件另外的事。尷尬的大人往往立即責備孩子或抱歉地說孩子很不懂事的話。
其實孩子不做這些,不是不愿而是不能。孩子還沒能熟練地把握社交的環(huán)境,有時大人的要求和其他大人的關(guān)心問候會給他們帶來壓力。此時責備孩子會挫傷孩子掌握社會禮儀的能力。有的孩子會表現(xiàn)得懂事,按照大人期望的去做,但心里并沒準備好,表面上在做,內(nèi)心很緊張。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表現(xiàn)出一定的內(nèi)向,不太喜歡社交。
因此,大人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中規(guī)中矩地招呼、問候,給孩子做榜樣,同時也要孩子向朋友問好,但不論孩子如何表現(xiàn),都寬容對待,一笑置之。
3、把孩子的行為看成無效、可任意制止
孩子在玩紙張、杯碗等不是玩具的物件時,常常會“危及”到一些附近的物件,孩子還會想起其它房間的一些容器或擺設(shè)、飾品,興致勃勃地搬運過來賦予其功用。這些活動總是把環(huán)境搞亂,或把物件、家俱弄壞,甚至損壞。這種時候,一部分媽媽會在她發(fā)現(xiàn)后即時予以制止,甚而喝斥;有的媽媽會因孩子動了其心疼的東西而打孩子的手,即便孩子哇哇大哭,媽媽也毫不動搖地把他們趕走,把物件恢復秩序。
而孩子們玩大人買來的玩具就往往受到鼓勵,至少大人會認為孩子就是應該玩玩具。其實孩子們的心理需要與大人的認識恰好相反。孩子們不會長久地對玩具感興趣,實際上他們可能會感到無聊。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學習大人與社會。所以他們對房子里擺的東西更有興趣,他們知道這是環(huán)境的一部分,他們似乎希望象大人一樣用這些東西在家里做事。雖然看起來他們目的不明確,但他們無疑是很投入、很認真的對待他們從事的“工作”。我們肯定他們其實是在學習,是中通過學習環(huán)境而構(gòu)筑其意識。所以媽媽們應該讓孩子繼續(xù)發(fā)揮創(chuàng)意玩下去,自已自得其樂地在旁邊看書。
4、不擇手段吸引孩子做滿足自己愿望的事
多數(shù)媽媽總是能看到孩子不愿做自己要他們做的事,例如,媽媽希望孩子快快地把飯吃完,或吃多一些飯,孩子卻總是磨蹭著不肯吃;媽媽希望孩子乖乖睡午覺,孩子卻很活躍;媽媽孩子表演節(jié)目,孩子不樂意;媽媽希望孩子學英語,孩子卻很快就不感興趣,等等。有的媽媽很生氣,也有的媽媽很狡猾地拋出一個誘餌:孩子,你做了媽媽給你買雪糕,或做好了帶你出去玩。
利誘是比較常見的手段。但不是對所有孩子都管用。許多孩子都會乖乖地把大人要求的事做完,去獲取大人許諾的利益。有些孩子卻無視利益,怎么說也不動心。還有的孩子看在利益的份上,一開始高高興興去做,但很快就決定放棄這個還沒得到的利益,因為他實在不樂意做那件事。
也許媽媽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有必要。即使有必要,是否可以利誘。培養(yǎng)孩子重利一定不是媽媽們想要的結(jié)果。
5、認為孩子應該按自己的意志成長
父母在自己的人生經(jīng)驗中形成一些觀點,諸如什么職業(yè)好,什么職業(yè)不好;哪些才藝應該具備,哪些活動無關(guān)緊要,等等。在這些選擇面前,有些父母認為完全應由自己為孩子做主,孩子還不懂事,不能自己選擇。如果學一學蒙特梭利的原著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并不會一味貪玩,他們是喜歡嚴肅認真地工作的。軒為如果給孩子提供多種途徑,將看出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么。尊重孩子的選擇,不僅對親子關(guān)系有益,而且孩子的學習將會事半功倍,因為其學習的動力是興趣。
父母的意志還往往表現(xiàn)在一些小事上。比如著裝、出行時間、接待客人,以及如何學習等等。在這些日常事務上與孩子共同討論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協(xié)作能力,但如果大人的意志過于強硬,則可能會出現(xiàn)孩子的逆反,或養(yǎng)成孩子嚴重依賴心態(tài)。前者表現(xiàn)在個性強的人,后者表現(xiàn)在個性溫順的孩子身上。所以父母要明白,我們不可能替代孩子的成長過程,我們只是他們成長環(huán)境中的肋手。
6、希望孩子做娛樂自己和朋友的舉動
孩子往往都是天真可愛的,還有的十分逗樂。這些往往取決于孩子的天然稟賦而非大人的教育。有的父母易于使自己沉醉于這種孩子帶來的樂趣之中,也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些問題。例如父母樂于讓孩子給不同朋友還來快樂,于是孩子往往要多次表演,而表演的內(nèi)容往往又是父母覺得最有趣的,因此是重復的。有時孩子會厭倦。又由于此類表演一定贏得眾人掌聲、笑臉和贊揚,使得孩子因這類對人生并無重大意義的行為習慣了捧場,長大后可能出現(xiàn)難于面對挫折。如果是孩子的德行如謙讓等行為受到捧場又不同,其德行如果伴其一生,其受挫必少;即使受挫,其人也不難承受。這是因為這個受到贊美的行為,不是表演這一類的虛飾,而是有益其終生的美德。
7、生硬、粗暴地對待孩子成習慣
有時看見媽媽隨意地用“嗆人”的說話口氣拒絕孩子,相應的表情、動作也顯得生硬粗暴。年幼的孩子則顯得不知所措。在這種情況的媽媽也許并非對孩子有什么不滿,或并沒有什么針對孩子的情緒,畢竟在媽媽的意識里孩子是年幼不懂事的。媽媽的表現(xiàn)也許只是說明她的心情不佳,或習慣了隨意地對待孩子。但是媽媽要了解,這樣的方式如果是家常便飯,則對親子關(guān)系是有害的。同時,孩子向媽媽學習了待人的簡慢與隨便。
一般這樣的媽媽也不善于相機表揚和嘉許孩子,這樣孩子從媽媽處受挫多而受肯定與支持少。即使媽媽其實是很受孩子的,但孩子易養(yǎng)成媽媽不愿看到的不自信的性格。
8、要求孩子回報母愛
有時會聽到媽媽對孩子說:“你看,媽媽做這些都是為了你?!保械膵寢屵€會接著說:“你長大以后不要忘了媽媽為你做的事哦?!边@樣的說法筆者認為會產(chǎn)生媽媽不愿看到的效果。媽媽說的時候也許無心,但聽起來卻象是對母愛索求回報。可不是大人才會這么想,小孩比大人更敏感。這樣的說話會在孩子心中產(chǎn)生或近或遠、或清楚或模糊的反感情緒。
如果孩子是溫順的,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(nèi)他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以至于他長期覺察不到,待到成年以后在某個階段母子關(guān)系出現(xiàn)問題他才會察覺,因而會把對媽媽這一點的反感表面化。
如果孩子個性較強,則這樣的說話會造成孩子說不理由的對媽媽的回避,甚至疏遠。如果家庭及親子關(guān)系還存在其他問題,情況就更難辦。
究其原因,媽媽的話對孩子形成了心理壓力。有的媽媽是理直氣壯地要求回報,有的媽媽并未有清醉的要求。但如果在生活中沒有教會孩子“愛”的能力,這樣的要求,只會使媽媽適得其反。
指導正確哺乳、喂養(yǎng)、呵護、
洗澡、穿衣、換洗尿布、物品消毒
帶小孩、照顧老人、
做飯、烹飪、花草養(yǎng)護
整版打磨、?;Ч?br> 深層護理、基本保養(yǎng)